香港法治報數字報紙

2016年3月4星期五
註冊證書編號65374795號
第4期

澳門法治報國學教育 政策東風助力港澳特殊人才融入北京創新發展 84所內地高校免試招港生 校長推薦名額增加 教局邀50小學參加改良版TSA 同濟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簽署諒解備忘錄 共建深圳高等研究院 程介明盼高教界超越港視野

PDF原版下載
國學教育
05

程介明盼高教界超越港視野

 圖:程介明(中)當選《大公報》與教聯會合辦香港四十年來有影響力教育人物,與教聯會副主席蔡若蓮(左)和胡少偉合影

 

國際知名的教育學者、香港大學前副校長程介明,當選香港40年來有影響力教育人物。他接受《大公報》專訪時忠告不要把小班教學當聖旨,因為香港負擔不起巨大的社會代價。對比紐約、倫敦、北京以至上海的大學,他相信本港還可以增加大學數目,但必須有超越香港的視野,以發揮大都會服務大區域的優勢。

程介明對參與香港教改的開拓,感到幸運,也感謝參與投票的四百位學界人士給予的榮譽。他與教聯會副主席胡少偉對談時表示,司徒華是有影響力的教育人物之一,1973年發動的文憑教師運動開啟了本港公民社會,由是產生公共知識份子,他自己也算是其中一員。歷史是無情的,過去不等於將來,任何人的 影響,對投票結果都可以有不同想法,較可行的辦法是找出最大公約數。

活躍高教界四十載

程介明近四十年來活躍於本港以至國際高教界。先後擔任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講座教授、院長、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副校長、校長資深顧問。他是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首任主席,曾任師訓及師資諮詢委員會主席、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主席。最為港人熟悉兼具影響力的,自是他參與並推動了香港教育改革, 全面革新大中小學升學、考試機制,屬教改三頭馬車之一。

小學學額宜由市場決定

坊間記得,程介明在1999年推動教改期間說過以廣東話教學(教中文)是死路一條。十六年後的今天,他說當時希望提出這個意見看社會如何回應,他覺得以前這樣講無所謂,但今天的反應可能很激烈,所以現在不會這樣說,隨後補充我不是政客。他承認,一向以為公開試是指揮棒,但從上海應對 PISA(學生能力國際評估)的做法卻發現,當地學生會考試又會讀書的雙槍將還真不少,學校迎接PISA是一種做法,催穀高考又是另一套對策。

說到可行問題,程介明直言香港政客將小班教學當成聖旨,殊不知其代價之大非社會可負擔。十年前小學殺校風波令學界猶有餘悸,他說殺校乃政治方案。從專業角度看,當時小學學額供過於求,宜由市場決定,適者生存,但事件涉師生生存問題,政府怕去處理,也沒正面提供出路以平息情緒,造成結果是好 學校收不了多一些學生,差學校則繼續存在。

高校各有條例自動波

程介明特別談到上海中小學推行小班的背景,那是從人口變化預見將有不少學校要結束,但無法辭退身為公務員的教師,當局於是實行小班。說到香港的小班教學,他認為政客將小班當成聖旨,我看社會代價負擔不起,結果只能造成大亂。至於學界爭取多年的增加教師以提高對學生人數的比例,他說財政司已表明不會增加有關資源了,偏偏香港現況猶如困獸鬥,沒有想過如何以大都會的優勢去回報大區域。最突出的例子在於高等教育,儘管它基本上是自動波,各按各的條例行事。高教占教育經費三分一,教育局對高教的研究,尤其行政人員明顯偏低。

倫敦地區有八十所大學,紐約也有八十所,波士頓是五十所,臺北也是五十所,北京則有六十所,上海為五十所。程介明說,香港的大學收生只看本地,對比紐倫京滬,香港的大學應該可以更好,就如波士頓那樣,本地生一定可以滿足,惜現時目光只盯著本港學生。香港沒有一個超越香港的視野,例如上海教 育要服務長江流域,北京天津要服務的是黃海渤海一帶地區,武漢則是面向華中,成都放眼中南。華南地區似乎只有一所中山大學。廣東有錢,但高等教育尚待努 力。

期當局助瞭解祖國政策

談到十幾年前簽訂的香港與內地更緊密經貿關係協議(CEPA),涉及泛珠三角9+2地區,程介明關注教育部分近幾年沒有下文。沒有大區域的服 務,恐怕難以長遠支撐。再如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方針政策,他說特區政府向社會解釋不多,內地講的是大概念,香港則需要具體說,“‘一帶一路的發展和參與,不會自己發生,但香港就是不懂怎樣演繹,這是認知的誤差。他認為,對這些問題要有全盤思考,也要明白港人想法,可惜近年社會缺乏理性討論的空 間,對此,政府施政應注意團結大多數,而不是相反。

社會多變促教育求新配合

香港有三十萬間註冊公司,99.4%是一百人以下的公司;一千名雇員以上的約110間,包括電訊盈科、匯豐和電車公司;二十人的公司占 94%7人以下的87%,大多數畢業生進的是小公司,一站式工作。大公司以小組式運作,小公司則類似非政府組織,這些對教育的衝擊非常大,以前是入行如賣身,現在是自己執生,隨機應變。程介明印證自己15年前的推測。

程介明當時早就指出頻繁轉工轉行將成常態,今天他坦言多變的社會對教育帶來不少衝擊,促使求新求變。他引述教師與校長專業發展委員會主席邱霜梅說,如今再沒有聘一世的工作了,人們最少要想想五年之後的前景如何。

招聘重本質知識臨陣學

程介明的女兒,修語言人類學,受聘於跨國投資銀行摩根大通:十九人的團隊成員來自世界各地,有學心理的,有學政治的,就是沒有學財經或會計的, 大家全是臨陣齊齊學,終於協助中石化順利上市。程介明說這是工作間的形態。美國企業界有個做法,是看應徵者簡歷,如果發現一個錯別字就免問,要看他能不 能為自己訂目標,參加競賽並承受壓力。換言之,企業招聘是看人的本質而不是看他本科學什麼。

企業組織提供靈活服務

程介明感受的第二個衝擊是,組織結構完全不同。他帶著九十多歲的父親去瑪麗醫院檢查身體,按指示走了八個部門,各部門要同時面對所有病人,但應付裕如。再如摩根大通因應專案而設的專責小組,五個人提供的是一站式服務,要為顧客做好設計、應變和風險管理等工作,進而提供個性化產品和對口服務,全然不同往昔的金字塔模式,也不再是工業社會的形態。這些,不只發生在外國,也已發生於本港。

三頭馬車齊檢討教改

談到坊間對教改成效毀譽參半,不少家長和市民不滿本港教育制度,程介明直指這是普世現象,香港把重心放在學習上, 美國則是由以往放開不管,改為向東方向中國學習,強調穿校服講紀律,以至要標準化測驗,有些學校甚至沒有課外活動,工會也不允許教師去做。各有各的問題。他告訴記者,正與梁錦松、戴希立(並稱教改三頭馬車)等十幾個教改參與者在檢視教改。

放大 縮小 默認
香港法治報|版權聲明|在線投稿 |聯繫我們 |手機版
Copyright © 2015 HongKong leage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