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治報數字報紙

2016年9月7星期三
註冊證書編號65374795號
第25期

澳門法治報專題 食品安全無小事,聽聽總理怎麼說 記者不是敵人,執政須有新聞素養 香港明年升小學跨境學童料再創新高 學額競爭激烈 

PDF原版下載
專題
06

記者不是敵人,執政須有新聞素養

【導讀】日前,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趙啟正接受了《解放日報》的採訪,談到了執政人員的新聞素養問題,以下是觀點摘編。

一定要專業化、專職化,這個職位看著好像沒用,出了事兒就有用了。突然出一個事,沒有經過訓練的新聞發言人是必然答不好的

領導幹部接受媒體採訪,可以洗臉,但不可以整容

要有效傳播,最終需要撬動用戶的心,這個切入點找不到,所有的戰略都是空心。官員的業務素質和媒介素養便是這個切入點

記者不是部下也不是敵人

我曾經用幾句話描述過官員與記者的關係:官員和記者是工作關係。我既不是你老師,你也不是我的部下,更不是我的敵人,但是你也並不是我的朋友。

有人說,記者為什麼不能成為官員的朋友呢?因為在工作場合,我就要對我說的話負責。因為我為政府工作,所以不能講私房話,從這個角度講,算不上朋友

記者應該是官員的合作者和挑戰者,你球發得好,我接得好,大家都喝彩。一個新聞發佈會,記者提的問題太沒意思,這發佈會就失敗了。這是誰的失敗呢?是咱倆共同的失敗

新聞報導或新聞發佈會的目的是對內溝通公眾、保證監督、爭取理解、獲取知識;對外,溝通世界、說明中國、解疑釋惑、增強影響。政府機構對外表達是請媒體把我們的政策主張向公眾做傳達、做解釋、做說明、做傳播。同時,向公眾報告後,還要請公眾監督。因此官員有兩重心理,第一歡迎記者採訪我,因為可以表達政府的主張,獲得民意的支持;但是,提到監督,可能就有人感覺不舒服。究其原因,還是新聞素養不夠

那麼,官員們的新聞素養應該如何培養?首先得明白我們所處的是資訊時代,資訊就如同空氣,每天都要呼吸,就離不開它。一個現代人不可能不關注資訊,特別是領導幹部,每天要有一定的時間閱讀資訊、思考資訊、發出資訊,那就必須重視媒體,要利用媒體做橋樑和接力棒。如果你做不到,記者只好找小道消息去編,錯了你還批評人家,說你怎麼能從網上找消息呢,你多跟記者們說說不就可以了嗎?

為什麼公務員要有新聞素養?因為在這個時代,新聞素養已經是執政能力的要素之一,不會和媒體溝通,執政能力就不完整。有的公務員不善於和媒體交流,導致發生衝突,這很遺憾。我們應該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新聞發言人要專業化職業化

我們新聞發佈會的發佈次數的增加和品質的進步是值得肯定的。新聞發言人制度,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這不僅對國內民眾擴大了知情權,使我們的政府更貼近人民群眾,使人們瞭解政策制定的緣由及執行中的問題,也是中國政府向世界最快捷、最有效的表述立場的最好方式。

不妨把我們對外傳播與交流的工作都看成是生產有形的或無形的“產品”。從效果和投入來看,新聞發佈會可能是投入/產出比最高的了。

新聞發佈會已經成為我們政治生活中的一個要素,但是發展卻不平衡,有的網站去年慶祝新年的資訊現在還掛著呢,這就不好。問題還是在於對新聞發佈、資訊時代的特點理解不夠。隨著時代的發展,每天發生的事情特別多,老百姓關心的問題也特別多,如果不主動發佈,就會變成猜測,引起誤解。

在中國,新聞發佈制度還需要進一步的發展規範。發言人應該成為一種職業,不能是兼職。我在國外做過很多調查,一個新聞發言人手下是有一群人在忙的。一定要專業化、專職化,這個職位看著好像沒用,出了事兒就有用了。突然出一個事,沒有經過訓練的新聞發言人是必然答不好的。我一直強調要有班子,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新聞工作,特別是危機工作,主要領導要在現場親自指揮。

如果公務員都不能好好表達中國,不給發言人一個好的基礎,沒有觀點、資料、數據,那麼新聞發言人肯定也表達不好,新聞素養不只是發言人的問題。

寧可被批評也要說真相

國家對突發事件的報導已有明確規定,要及時、要準確。中國的駐外大使們對我們說過,每當遇到國內突發事件,不及時說明事實就常常失去最好時機,這對我們的傷害很大。

其實,有一個規律在任何國家都適用,叫“先入為主”,意思是之後不管用多大的力量,也很難和“先入”去平衡。為什麼不說?為什麼不及時說?好像不說這個事就不存在一樣!不僅要說,還要誠懇地說,真實地說。這個不是去迎合公眾,如果公眾說得不對,依然要堅持真實原則,寧可被批評,也要說真相。

關於突發事件,中央政府、中央領導人在多次講話中提到要加強報導。問題是如何加強,以及為什麼有時做得還不夠理想。我們做過很多的案例分析,有些突發事件裏頭也許夾雜著官僚主義或腐敗的內幕,這也是醜事。可是不能因此就不告訴公眾。突發事件處理的進展都需要及時地發佈,增加透明度,輿論不僅監督政府也要監督企業等責任單位。

突發事件有複雜性,要做到迅速、準確報導,就得講究效率。所以,報導好突發事件,首先必須建立起有效的責任系統,這個系統要極其高效才行。

形象是外表,塑造形象是不全面的,應該是塑造自身,傳播形象。比如說,你就不能塑造我的形象,塑造我的形象就可能得給我戴個假髮、安個假鼻子。領導幹部接受媒體採訪可以洗臉,但不可以整容。

塑造形象不是媒體的功能,媒體應該傳播形象。比如照相,一定是平面的而不是立體的。那麼給趙啟正照相,你是攝影師,你想表達我的深沉,還是我的老練;表達我的通達,還是我的智慧,就看你能不能抓住了。

一位主張互聯網思維的年輕人跟我講過一句很接地氣的話:要有效傳播,最終需要撬動用戶的心,這個切入點找不到,所有的戰略都是空心。我認為官員的業務素質和媒介素養便是這個切入點。 (來源於網路)

 

 

 

 

放大 縮小 默認
香港法治報|版權聲明|在線投稿 |聯繫我們 |手機版
Copyright © 2015 HongKong leage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