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治報數字報紙

2016年12月19星期一
註冊證書編號65374795號
第37期

澳門法治報軍事與科技 專家:日戰機挑釁有陰謀 攜手美軍刺探中方戰力 美媒:特朗普無法承擔挑戰中國失敗的後果 保定艦、菏澤艦加入人民海軍戰鬥序列 臺媒關注大陸培育海水稻:技術若成功將可養活2億人

PDF原版下載
軍事與科技
07

臺媒關注大陸培育海水稻:技術若成功將可養活2億人

【本報綜合報導】臺媒稱,大陸發展海水稻,繼今年10月在山東成立培育中心後,12月又在內陸的武漢成立海稻技術研究院,若是這項技術成功,估算一年稻米產量至少可增加5000萬公噸,足以養活2億人。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網站12月15日報道,大陸研究海水稻已有一段時間,馴化了30年,海水稻發現人陳日勝已將畝產從50公斤提升到150公斤。大陸一畝大約臺坪200坪,15畝等於臺灣的一甲地,而臺灣一甲地的平均稻產在5500公斤至6500公斤左右。也就是說,海水稻產能現在僅達一般稻種的一半不到。

報導稱,陳日勝是在家鄉的海邊發現了耐鹽鹼性強、抗病性強、生命力強的野生海水稻。自1986年起開始對這一品種進行育種研究,1993年起到全國各地試種。

湖北省並不靠海,不需要抗鹽鹼性的水稻種,但省農業廳總農藝師鄧幹生指出,海水稻被海水淹了三四天,葉子都還是青的,湖北的水稻需要海水稻中的抗澇基因,這對南方常發生水災的地區具有極大意義。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說:“海水稻的最大的意義和價值在於耐鹽鹼,實現鹽鹼地上種植,將水稻種植帶予以擴充,是了不得的貢獻。”大陸鹽鹼地面積將近15億畝,僅用2億畝計算,一年就足以增加5000萬噸產量。

雜交水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朱英國認為,如果將海水稻和現有的“紅蓮”系稻種結合實現雜交優勢,未來大量沿海灘塗和內陸鹽鹼地都有可能能變成糧食生產基地,突破大陸18億畝有限的耕地資源約束。

報導稱,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李新明教授彙報了海水稻全基因組測序、遺傳進化等系統分子生物學研究情況。長江大學等院校專家則說明了海水稻耐鹽鹼閾值探討、耐鹽鹼機理研究、鹽鹼地改良效果研究情況等。

武漢海稻生物技術研究院成立,與青島膠州灣培育中心最大的不同,在於引進專家與企業共同合作,提早進入商用領域。

報導稱,1986年廣東湛江進行紅樹林調查時,於遂溪縣沿海灘塗地發現能耐海水的野生稻品種。湛江種植專業合作社主任陳日勝收集了522顆種子,繁育30年,培育出耐鹽鹼度高的水稻。今年正式被命名為海稻86,希望未來達到畝產200-300公斤的目標。

大陸在今年10月,於山東膠州灣設立30畝海水稻育種基地,由知名雜交稻專家袁隆平主持,評估能在3年內達成海稻產業化。大陸尚有近15億畝鹽鹼地,估算有2億畝具備種植海水稻潛力。

放大 縮小 默認
香港法治報|版權聲明|在線投稿 |聯繫我們 |手機版
Copyright © 2015 HongKong leage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