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貢獻香港 各界緬懷
圖:鄧小平1984年12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重申“一國兩制”方針政策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鄧小平先生提出的“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已成為生動現實。2月19日是鄧小平逝世20周年紀念日,香港各界人士紛紛緬懷鄧公。原基本法草委、民建聯會務顧問譚耀宗接受《大公報》專訪時,形容鄧公“胸懷很闊,眼光很遠”,他當年的不少講話對當今的香港有現實意義,包括政制發展要循序漸進,“一國兩制”下保持中央的某些權力,對香港是有利無害。多名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認為,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初衷,對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堅持,對香港仍有重大現實意義,期望港人摒棄社會紛爭,集中精力重回發展經濟的正軌。
鄧小平生前一直希望在香港回歸之後,“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然而,鄧公在1997年2月與世長辭。撫今追昔,譚耀宗不禁慨嘆,鄧公一生經歷“三起三落”,在文革後致力推動改革開放,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真的為中國的發展和統一事業作出了很偉大的貢獻,只可惜他去世時仍未達成回歸後踏足香港的願望。然而,20年變幻,“一國兩制”成功實踐,基本法獲貫徹落實。在基本法四年八個月的起草過程中,鄧小平曾多次會見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鼓勵和支持草委的工作。回憶起當年鄧公會見基本法草委的情景,譚耀宗仍歷歷在目。
1987年4月16日,是譚耀宗第一次見到鄧公的日子。“佢很客氣地走過來,同我們(50多個草委)逐個逐個握手,好感動”。譚耀宗回憶說,當時鄧公精神不錯,和大家講話時好像聊天一樣。不過他笑言,鄧公的四川口音很濃,加上當時音響設備比較差,不容易聽明白。
“不能照搬西方的一套”
當時正值基本法起草期,香港未來的政制該如何安排,成為了爭論的問題,“起草的時候大家都沒有底,因為都未試過,究竟『一國兩制』應該如何實踐”。譚耀宗說,針對有不少意見認為香港實行英美的制度,鄧小平就提出,香港“不能照搬西方的一套”,即使搞普選,也要一步一步來,要循序漸進,這後來成為了草委設計政制的指導思想。
譚耀宗說,鄧小平還回應了當時香港社會的一些疑慮,例如強調對港政策五十年不變,“五十年以後更沒有變的必要”,“他想鼓勵我們,增加我們的信心,希望我們不要擔心”。他又形容,鄧公是一個“高瞻遠矚”的人,“很多事情他洞悉先機,他有一個很寬廣的胸懷,同時又看得很遠”。因此,鄧公亦強調保持中央的某些權力,對香港是有利無害。
基本法提供方向和指引
1990年2月17日,基本法起草工作完畢,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最後一次會見草委。譚耀宗回憶,當時鄧公作了簡短的講話,“他說基本法有好重大的意義,不止是過去、現在,還有未來”。譚耀宗表示,香港回歸近二十年,經歷了不少風雨,但基本法仍經得起考驗,仍為香港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供方向和指引。
全國政協常委劉漢銓指出,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更清楚表明“港人治港”的核心就是愛國者治港,如今香港正在進行新一屆特首選舉,“有些政治野心家只是口頭愛國,行為卻不愛國。在紀念鄧小平逝世20周年之際,社會各界堅定選出愛國愛港的特首,便是對他最大的告慰”。
重溫鄧公講話具現實意義
全國政協常委陳永棋強調,沒有鄧小平就沒有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不會從一窮二白走向現在的繁榮富強,香港也不會平穩回歸,繼續保持繁榮發展,此時此刻紀念鄧小平,重溫他對香港的期望和“一國兩制”的初衷,非常有現實意義。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王敏剛指出,正是由於鄧小平堅持改革開放,中國這三十多年來,才能從一片赤貧發展到現在,綜合國力在全球數一數二。王敏剛說:“鄧小平對香港有很深的寄望,但香港近年政治紛爭不斷,停滯不前,港人更應同心同德,乘着國內的機遇一同發展,才能夠回應他對香港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