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派水墨畫流露父子情
圖:何百里(右)與其子何紀嵐
【本報綜合報導】據大公報訊,“小隱隱藪澤,大隱隱朝市。”嶺南派畫家何百里與其子何紀嵐的水墨畫聯展正於“海港城.美術館”舉行。展覽以“意、韻、剛、柔”為主題,展出二十多幅歷年的佳作,亦首次展出父子倆合作的《嵐山百里舟》系列,兩代人以水墨為媒,將中國哲學滲透筆墨,表達胸中丘壑。
遊歷中外 塑造剛柔畫風
身為年輕創作人,何紀嵐在北美遊學多年,並有室內、廣告、品牌設計的經歷,深受抽象派、立體派、表現主義影響,同時,又從小對中國水墨畫耳濡目染。他的《遊絲墨舞》系列,遊絲鋪排,線條結合懷素的草書與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再以墨破入,何百里將其命名為“遊絲破墨皴”。事實上,何紀嵐於五年前才開始真正學習書法,父親何百里僅用十堂課教他書法的基本筆法。何紀嵐認為,書法也好,繪畫也好,學到最後皆是“師自然”。因而,何紀嵐去絲路上的名勝古跡大量寫生,如新疆交河故城、高昌遺址等,後創作出《絲路行中》系列。
《板塊》系列則以粗直交錯的水墨線條,呈現出地殼變動一般的感覺。板塊沒有固定的形狀,板塊碰撞間多重力量交織,作品旨在表現這種動力。談及藝術構思,何紀嵐說創作時沒有特別去計畫,“第一筆是第二筆的基礎,一筆蓋一筆,像足跡一樣,一步一步行出來。”
“中國畫之美,美在不言中。”何百里說。出身嶺南畫派,他一直堅持“折衷中西,融會古今”的實踐,在本次展覽中展出《曦望16》、《嵐穀溪煙》、《九寨秋色》。《曦望》系列是他近七十歲登上太行山後畫出的日出景象,借氣吞山河的壯麗抒發不服老、步入新生的心境。
父子齊畫《嵐山百里舟》
何百里居於加拿大時期,以中國人的情懷與技法拾掇秋楓,渲染濃艷浪漫的季節,把西方景色轉化成中國文人的詩意境界。他嘗試用豐富的色彩來表現秋天,“中國一直以來的畫法,都是一葉知秋,很秀氣。但是現在的世界變了,一兩片秋葉帶不出時代感。尤其是去到加拿大,發現原來在世界的另一邊,有這麼美的楓葉。”
《嵐山百里舟》的畫名頗有意思,“嵐山”即何紀嵐,“百里”則取自何百里。輕舟亦是何百里畫作中的代表物像,因而由他負責《嵐山百里舟》系列中輕舟的部分。兒子何紀嵐融會《遊絲墨舞》與《板塊》的筆法,率先鋪排一個或山或水或石的自然場景,讓父親何百里用點點輕舟畫龍點睛,形成新舊結合、兩代佈陣的精裝小品。兩代人的藝術表達如何結合?“我們非常熟知對方的繪畫風格,藝術理念相近,畫出來的作品就可以結合。”何紀嵐說。
說起展覽主題“意、韻、剛、柔”,父子倆認為,何紀嵐更多表現剛柔的一面,而何百里則意韻多些,但“意、韻、剛、柔”貫穿兩人畫作始終。
是次展覽由思無為軒、自在軒、“海港城.美術館”合辦,展期至三月五日。“海港城.美術館”位於尖沙咀海港城海洋中心二階207號鋪,查詢詳情可電二一一八八六六六。(王豐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