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創科迎“開門紅” 前景可期
【本報綜合報道】據新華社香港3月2日消息,2017年首個工作日,香港與深圳兩地簽署備忘錄,將共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這是香港歷來最大的創 科平臺;不久後再傳喜訊,香港科研人員獲得6項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香港在創科方面取得了2017年的“開門紅”。
一系列重大利好被業界視作本屆特區政府在推動創科發展方面取得的重要階段性成果。分析人士指出,未來香港創科發展大有可為。
近年來,科技創新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成立創新科技部門,內地創新科技發展更是突飛猛進。而此前香港在該領域一直停滯不前,應用科研還一度備受冷落。
“自從本屆特區政府就任以來,這塊‘短板’開始得到重視。香港創科生態出現了可喜轉變,創科氛圍日益濃厚。”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研究主任方舟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
本屆特區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陸續推出“創新科技基金”“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畫”等,還成立創新及科技局,專責特區政府在創科領域的發展政策。以剛過去的2016年為例,特區政府投入超過180億港元支持創新創科,還預留20億港元的投資收入資助大學中下游以及研發。
為吸引更多風險投資基金投資於香港本地的創科初創企業,香港特區政府在2016年施政報告中表示,特預留20億港元成立創科創投基金,以配對形式與私人風險投資基金共同投資。
美國佛吉尼亞大學客座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李銀林認為,近年來,科技創新領域發展迅猛。香港的國際化優勢、優良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以及世界一流的大學,既有吸引高端科技研發的獨特優勢,又具備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能力。
李銀林說,隨著香港逐漸向科技創新投入更多的重視,尤其是特區政府成立創新及科技局,加大對科技創新的資金和政策支持,都為香港科技創新的飛躍創造了良好條件。
方舟表示,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特區政府一直在探索新思路。之前也有創科方面的基金,但要經過層層審批,而現在是充分吸引社會上的風險投資基金,以配對形式共同投資。這不僅更多強調了市場資源配置作用,也讓更多創科初創企業受惠。
海內外的知名科研機構,紛紛認識到本屆特區政府對科研的熱切支持和投入,陸續與香港展開合作。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港成立全球首個海外創新中心;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在港成立首個海外科研基地;美國康奈爾大學也與香港城市大學不斷擴大合作……
“香港有‘超級聯繫人’的功能,是一個極為理想的平臺,可讓香港、內地和外國的科學家並肩工作。”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這樣定位香港在創科方面的角色。
在與內地開展科研合作方面,截至2016年年底,香港已有16所獲國家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以及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日前,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也宣佈,將在香港設立幹細胞研究中心。
特區政府的一系列舉措,也引發了社會上的積極迴響。2015年首屆香港國際創客節舉行,至今已舉辦兩屆。內地知名企業家親赴香港與香港青年面對面,參與論壇的多為80後或90後香港青年,他們的奇思妙想引發企業家驚歎叫好。
特區政府主辦的“創科博覽2016”展覽門票引發熱搶,蛟龍號、深海無人潛水機器人等模型前總是人山人海,被多家媒體形容為“香港近年來少見的科普熱”;2016年在香港註冊的初創企業達1926家,同比增長24%……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一些中學生的科學夢想已往前邁進一大步。在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中,香港中學生設計的太空養蠶等三個實驗專案,被選中帶上太空。
香港的創科氛圍,有目共睹。這吸引越來越多內地企業在港設立創業平臺,2016年,阿裏巴巴集團在香港成立10億港元香港創業者基金,紅杉資本成立香港X科技創業平臺。
“這都說明香港的潛力和實力,香港人應該充滿信心。香港的創科事業大有可為,會為創科人才提供大量機會。”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說。
然而,香港的科技創新產業確實起步較晚,應如何加速發展?
方舟表示,香港空間及市場有限,用好內地尤其是鄰近香港的珠三角的創新科技產業鏈,並積極參與到國家戰略中去,是香港科技產業再出發的一個重要機會。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兼醫學院教授沈祖堯,以“大腸癌發生分子機制、早期預警、防治研究”獲得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他指出,雖然香港有不少科研優勢,但由於空間有限,人口不多,應用人群有限。內地的科研水準近年發展突飛猛進,未來希望能夠與內地合作,在內地推廣專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