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提振經濟重中之重
圖:林鄭辦公桌上有兩張笑靨如花個人照,原來都是過去接受《大公報》專訪時所攝
【本報綜合報導】據大公網訊,林鄭月娥接受《大公報》專訪時透露,參選特首的部分原因,在於對港近年發展遲緩的“不甘心”,強調經濟將是特首未來五年施政的“重中之重”,表明政府必須突破既有管治角色,擔任促成者及推廣者,積極吸引外資。選戰開打以來,有人把她標籤為“不諳財金”,其實她在擔任政務司司長時,已發現香港經濟發展的隱憂,例如提醒跨國大企業在港設置亞太區總部、區域辦公室總數正在減少,惟財金系統官員選擇“瞇起眼睛不看,走去搞食物車(美食車)”!
“總的來說,我對香港前途是樂觀。”林鄭月娥在其競選辦接受專訪,向《大公報》記者闡述她的經濟發展思路。她指出,香港有制度優勢、吸引到國際人才,加上各種高質量服務,如醫療、保險產品等,未來應該是非常好的。然而,過去數年,港人聽到的都是保守偏低的經濟增長預測;而刻意被人標籤為“唔識財金”的她,卻早已對一些公開的經濟數字背後隱藏著的隱憂作出提醒。
外資設亞太區總部量大減
林鄭月娥引述統計處數據,過去六年,雖然維持有大約8000個海外及內地企業在本港設公司,但看深一層,當中對本港經濟較重要、來港開設亞太區總部(Regional Headquarters)、區域辦事處(Regional Offices)的公司數量正在減少。前者由2015年1401間,減至2016年1379間,一年之間減少22間大企業;後者跌得更厲害,自2013年有2456間,到2015年減至2397間,2016年進一步減至2352間,一年間減少45間……而過去六年間實際增加其實是小型公司,例如一些外國人開設的小店。
她擔心,這對香港經濟、提升人才等有很大影響,再不注意應變,趨勢繼續下去,“再過五年,可能已轉移到前海,因為他們是在搞總部經濟嘛。”當時林太是政務司司長,她趁著一些週末假期看數據做分析,發現問題後,還將數據轉交給相關官員,豈料結果是“無人跟進分析”。
“經濟大事不管只搞美食車”
林太對此頗有意見,直指過去數年負責經濟財金整個系列的官員,“瞇起眼睛不看,只會搞什麼食物車(美食車),現在連食物車(美食車)都不行了,昨天還有新聞報導指食物車(美食車)虧很多本。大佬我真是覺得這簡直是荒謬,經濟大事竟然沒有人去管,所以看到這些數字很是傷心。”她補充,“到底有沒有與(外國)商會談談,為何大公司走了?”
要改變現時局面,林鄭月娥認為政府必須有新角色,“不能夠再不做事,任市場決定誰喜歡來就來,不是弄好一個有法治有監管的環境就可以,外資公司是會離開,所以香港必須要爭取,看看別人周邊正提供什麼優惠。”林太建議,政府應積極促成外資來港,如為17個海內外經貿辦事處訂定工作目標,積極聯繫當地公司在本港的營運狀況,比如幾家義大利公司要離開香港,經貿辦應瞭解發生什麼事,並提供協助。
慨歎港已浪費十年時間
“G to G(政府對政府)亦是有許多事情必須做的。”她說,政府多年來沒有積極爭取與其他地區簽訂避免雙重課稅協議、投資及促進保育協議等,“人家來拍門才回應,極少是主動就全世界經濟體分佈制定策略重點,雖然我未必直接做過有關經濟金融工作,但好明顯,話我不懂或不關心卻完全不是事實。”她認為,政府除了做監管者,亦要做促成者及推廣者,令本來不是你的東西變成你的。
談到前景,林鄭月娥慨歎香港已浪費十年時間,沒有處理經濟發展問題,“所以對特首來說,下個五年經濟是重中之重”,認為香港應憑藉“一國兩制”優勢,在國家支持及配合下去爭取、重找發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