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倡港建“東方矽谷”
圖:近年來內地創業咖啡廳發展迅速,吸引了眾多創業者和獵頭 資料圖片
【本報綜合報導】據大公網訊,雖然有全球仰望的經濟成就、先進教育和完善法律,但香港至今未能孕育出影響巨大的互聯網創新創業公司。全國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呼籲香港趕搭祖國“發展快車”,深化創新科技合作,打造“東方矽谷”。同時代表委員也指出,當前香港存在地租貴、科研投入低、政策難落實等諸多阻礙創業的現實因素亟需得到正視和解決。
“全世界創業都難,但在香港創業特別難!”在香港科大攻讀完博士的呂冬,2013年選擇到廣州南沙紮根創業。他坦言,南沙濃厚的科研創業氛圍,是香港難以比擬的。“前兩年總理在中關村創業大街喝咖啡聊創業,帶動內地『雙創』熱潮,但在香港,『創業咖啡』始終難有起色。”
租金高昂公司難發展
實際上,香港的高等教育雖品質上乘,但從事創科行業人員稀少。據政府統計署網頁,2013年全港只有26045名從事科研人員,占勞動人口0.67%,遠遠落後於臺灣、韓國、新加坡,甚至低於廣東的0.83%。另一方面,香港教育守成有餘創新不足,造成不少年輕人在面對新業態和新經濟時,欠缺行動勇氣,要想建立創業團隊並非易事。
此外,香港生活壓力指數位居全球前列,也讓有意創業的年輕人望而卻步。“創業難,最難是租金。”致力於手機程式開發的辛凡對記者表示,“我們磕磕巴巴省下來的錢,往往先用於付房租了。沒有資金流,財政沒有彈性,很難再嘗試新東西,公司發展從何談起!”
根據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私人零售業樓宇租金指數”,香港商鋪租金指數由2004年844,升至2014年的1628,上升接近一倍。香港青年協會去年亦訪問了部分創業者,21.2%受訪者認為,租金高昂對他們創業造成困難。
捱貴租之餘,又要面對資金匱乏的窘境。在香港,資本更加青睞傳統的房地產和金融業,英國諮詢公司Preqin發佈的報告顯示,以2016年上半年為例,香港科創公司只獲得10筆融資,而同一時期,內地科創公司獲得了503筆融資,韓國獲得了51筆,新加坡和日本分別獲得了37筆和36筆。
既然商業大佬不願出錢,解決資金問題就落到政府頭上。事實上,特區政府近幾年已開始著手解決缺乏風險投資金的問題,宣佈成立規模達20億港元的基金,也為創業者提供了不同的資助計畫。不過,在辛凡看來,申請政府的錢掣肘較多,且審批成功率很低。
港府資助難申請週期長
根據香港審計署2013年報告,“創新及科技基金”第一層撥款專案申請需時158至222天,平均時間是192天。“就算有好的想法,等這麼久,早就胎死腹中,或被其他創業者搶了第一杯羹了。”辛凡歎口氣說。
對此,比較了香港與南沙創業軟環境的呂冬也深有同感。他認為,香港對創業的政策支持力度較內地弱,很多政策還經常議而不決甚至變成政治博弈的工具。而他在南沙的創業則進行得風生水起,作為南沙區首家港校參與的創業基地,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為創業者提供了場地、人事、財務等免費服務,呂冬還申請了內地的創業補助,這些對於創業者來說無疑具有極大吸引力。
對於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熱議在港打造“東方矽谷”,科技部負責人也承諾將為港青創業提供更多支持,呂冬和辛凡們都覺得這自然是難能可貴的機遇。“理想總歸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辛凡說,“只要中央、特區政府、社會各界都來添把柴加把火,香港的創業咖啡肯定也會很快熱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