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製海上垃圾桶 為海洋生態出一分力
左起為吳紫燕、陳嘯及余江。吳紫燕表示,STEM教育令自己想為環保出一分力,用所學知識製作海上垃圾桶。
【本報綜合報導】據大公網4月17日消息,STEM教育鼓勵中、小學生落手落腳參與科學。本港有中學生團隊製作一個能吃掉水面垃圾的垃圾桶,他們鑒於電視不時播放海面垃圾的新聞,亦明白水上垃圾對生物及環境造成破壞,故投放三個月時間進行研究及實驗,製作過程中運用所知的物理知識,及收集其他研究論文。
東華三院黃鳳翎中學有三名中五生嘗試結合所知的虹吸原理等物理知識及收集得來的論文資料,展開“水中垃圾桶”項目的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吳紫燕 表示,水中垃圾桶是利用水流動將垃圾帶進垃圾桶,其原理很簡單,桶裡有水泵,讓水不斷流入桶中,當中連帶垃圾一起,再將水排出,垃圾則留在桶中。
至於桶的設計及應用,另一隊員余江說,為了找到合適的水泵,花了三至四個星期的實驗,而桶在實驗過程中是用最新的普通桶,但考慮到環保,當正式投產是可以用舊桶。吳紫燕表示,桶外還有兩個東西,一個是水泡(兩個四分之一的),讓桶浮在水面,另一個是法碼及電池。
但目前的作品只能定點擺放,用戶要親自到桶旁收回垃圾。另一隊員陳嘯表示,作品仍有優化空間,包括在桶上安裝定位系統,確保垃圾桶不會成為水上垃圾的一分子,第二加入太陽能系統,既環保亦確保桶的自動化,第三則是加入控制,設定起點及終點,形成一個路徑,桶自動回到用戶身邊,增加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