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親自」推進國家戰略 習主席與大灣區情深緣厚
《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2017年7月1日在香港簽署,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簽署儀式。 資料圖片
【本報訊】記者莊海源報道:眾所期待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昨晚正式公布,事實上,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大舉措,也是推進「一國兩制」事業的實踐創新。這「三個親自」充分體現了習主席對港澳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此前,習主席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件大事辦好。
在2017年3月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7月1日,習主席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說,中央政府將一如既往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支持香港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人民幣國際化等重大發展戰略中發揮優勢和作用。中央有關部門還將積極研究出台便利香港同胞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具體措施,為香港同胞到廣闊的祖國內地發展提供更多機會,使大家能夠在服務國家的同時實現自身更好發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要求粵港澳共同做好「大文章」
當天,在習主席見證下,《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香港簽署。《框架協議》提出以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完善創新合作機制,建立互利共贏合作關係,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合作宗旨。《框架協議》訂下努力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和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攜手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合作目標。《框架協議》亦確立在大灣區建設中的合作重點領域,包括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構建協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共建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培育國際合作新優勢,以及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設。
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與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
2018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習主席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廣東要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機遇,攜手港澳加快推進相關工作,把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的城市群,還明確要求粵港澳三方要加強協調配合,共同做好這篇大文章。
2018年10月,習主席宣布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習主席巡覽港珠澳大橋時說,對港珠澳大橋這樣的重大工程,既要高質量建設好,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又要用好管好大橋,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建設好大灣區關鍵在創新
2018年11月,習主席在北京接見港澳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提出四點希望時也談及粵港澳大灣區。習主席說,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我們立足全局和長遠作出的重大謀劃,也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重大決策。建設好大灣區,關鍵在創新。要在「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框架內,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創新體制機制,促進要素流通。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的,國際上沒有先例。要大膽闖、大膽試,開出一條新路來。香港、澳門也要注意練好內功,著力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
習主席多次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重要講話,支持香港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發展戰略中發揮優勢和作用。2018年8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組長韓正在北京主持召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時表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
港府歡迎大灣區規劃綱要 林鄭感謝中央重視香港意見
記者莊海源報道: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歡迎中央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指導性方向,並感謝中央在《規劃綱要》的編製過程中重視香港特區政府的意見。政府發言人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香港帶來的機遇主要有兩方面:第一,為香港經濟尋找新增長點,促進經濟產業多元發展;第二,為香港居民提供更廣闊的生活和發展空間。特區政府會充分把握大灣區建設所帶來的機遇,把國家所需和香港所長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市場化機制的作用,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同時,實現自身更好的發展。
建設宜居宜業宜遊一流灣區
政府發言人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下的重大發展戰略,正如《規劃綱要》的「前言」指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國家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規劃綱要》也清楚表明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目標是通過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合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協同發展,發揮三地互補的優勢,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
發言人說:「全面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指導思想。事實上,在『一國兩制』下,香港享有獨特的雙重優勢:一方面香港是國家的一部分,但同時擁有與內地不同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制度。另一方面,香港作為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城市,可以將國際聯繫經驗延伸至內地,協助引進外資,也可以與內地企業共同開拓海外市場、尋找發展機遇,促進內地的經濟發展。」
發言人提到,根據《規劃綱要》,香港與澳門、廣州和深圳並列為中心城市,並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各自發揮比較優勢,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其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這些工作都有利於打造香港成為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特區政府會按照《規劃綱要》的指導方向,積極與中央有關部委、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攜手合作,共同推進大灣區建設的工作。
澳門將強化一中心一平台定位
澳門特區政府相信,澳門居民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將獲得更多的參與感和獲得感。 新華社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發言人辦公室昨日發布新聞稿表示,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對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公布表示熱烈歡迎。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衷心感謝中央一直以來對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給予的重視、支持和指導,將通過認真學習規劃綱要的內容,推動落實好規劃綱要的工作。
新聞稿說,中央高度重視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地位和能夠發揮的作用,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編制過程中,多次徵求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將堅定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結合自身的施政工作,在推動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過程中,發揮所長,與其他城市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協調發展,為澳門的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創造更有利的大環境。注重強調惠及普羅市民,強調建設優質生態環境,增加市民的獲得感。
新聞稿指出,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工作委員會」的工作部署,近期將在澳門陸續舉辦關於大灣區議題的宣講會、座談會,向社會清晰傳達《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意義和內容,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大灣區的建設。繼續加強和社會各界團結協作,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強化澳門「一中心、一平台」的定位,全力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同時,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會密切關注、重點宣傳中央政府陸續推出對港澳居民的各項便利措施,加強政策的解說和支持配套工作,讓廣大澳門居民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有更多的參與感和獲得感。
廣東業界稱規劃綱要助三地共贏
記者盧偉、李苑立報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昨日正式發布,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王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一帶一路」的重要平台,將港澳的繁榮與內地的發展聯繫起來,港澳地區需要依靠內地進行轉型升級,多元化發展;而內地則需要借助港澳地區的信息、航運、金融、科創等優勢推動自身的發展,這就融合發展,實現兩地的雙贏。
《規劃綱要》劍指「科創」,全國政協委員、佳都科技CEO劉偉表示,應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面深入,企業也將更加注重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通過全面創新為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創造條件,並依託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建設發展以及廣深創新走廊政策不斷發力人工智能產業,構建人工智能新生態。同時,劉偉認為也要發揮廣州軌交出行的核心網絡優勢,重點圍繞粵港澳大灣區、沿江多中心組團、三大樞紐,打造結構合理、層級清晰、換乘高效的世界級軌道交通網絡。
對《規劃綱要》中支持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開展中醫藥產品海外註冊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廣東羅浮山國藥副總經理、營銷中心總監葉笑平回應稱,中藥質量檢測標準與國際標準之間的差距,是目前中醫藥產品很難走出國門的根本原因。作為中藥生產企業,以香港、澳門為跳板,充分利用港澳先進的生產技術與設備資源、中藥檢測優勢資源以及國際貿易口岸資源,使中藥產品質量標準達到國際標準,並被國際認可,實現走出去,是目前向外發展中醫藥產品的極佳機會。
為深化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全國政協委員、香江集團總裁翟美卿談到:「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頒布實施,新的一輪大改革、大開放、大發展的廣闊前景又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一定要借助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東風,搶抓發展機遇,加強多方合作,瞄準高科技前沿,投向更高更強更優目標,大力實施創新品牌戰略,充分發揮港商優勢,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建設建言獻策,為國家深化改革開放和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廣東省人民政府決策諮詢專家陳廣漢教授談及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認為,「一國兩制」對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陳廣漢還談到,可利用灣區內各大城市的優勢,香港和廣州應依託高校成為粵港澳的知識生產中心,深圳則應依託強大的企業力量作為知識轉化中心,其他城市應著力促進產業轉型打造高端製造業,促進產品應用,尤其要充分重視並發揮香港整合國際創新要素的獨特優勢,引領珠三角創新驅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