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招生人數翻番 「小龍蝦學院」到底上什麼課?
【本報訊】近日,「湖北一院校首批小龍蝦方向專業的准畢業生被預定一空”的消息在網上熱傳,引發關注。不少網友調侃」好想去報名學學」。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湖北省江漢藝術職業學院瞭解到,目前首批小龍蝦方向專業的准畢業生在大二下半學期基本都已進入實習期,還未正式畢業已被預定一空,平均月薪超過萬元。2019年,學校「小龍蝦學院」的招生將擴招至200人。
2017年開始招生 畢業拿大專文憑
3月10日,小龍蝦方向專業的准畢業生被預定一空的消息在網路熱傳,引發討論。有網友戲稱,「理想中的專業還真的有啊,邊吃邊學正是我夢想的學習方式。」
3月10日下午,北青報記者聯繫到「小龍蝦學院」的所屬學校——湖北省江漢藝術職業學院。學校一工作人員介紹,早在2017年,「小龍蝦學院」新設立時就曾引起大家的關注。小龍蝦是潛江的一大特色,立足於本地特色,經湖北省教育廳同意,江漢藝術職業學院自2017年起面向「潛江龍蝦萬師千店工程」,開展校企合作辦學,通過單獨招生考試錄取,培養普通專科層次的小龍蝦產業技能型人才。
當時,潛江市在當地的江漢藝術職業學院新建了飲食文化學院,學院下設了小龍蝦相關烹飪工藝與營養、餐飲管理、市場行銷三個專業。由於該學院立足小龍蝦特色進行教學,因此被學生和網友戲稱為「小龍蝦學院」。
學生順利畢業後,將獲得教育部頒發的普通專科的文憑,也就是大專文憑。
每年招生數翻番 2019年會招200人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該校的招生途徑包括單獨招生和統招,每年的單獨招生在3月份左右,招生對象為具有湖北省戶籍的應往屆中職畢業生和往屆高中畢業生,年齡需在40周歲以內,會進行文化課和專業技能的考核。統招的話就是全國各地的考生通過每年的高考報名,需要符合國家規定的分數線,三個專業學費標準均為5000元/年。
2017年學校計畫三個專業各招50人,實際招生86人。「我們當時有心理準備,任何一個新的事物在剛出現時總會遇到困難,我們只能靠就業和競爭力打造知名度。」學校工作人員說,很多人並不看好專科,「小龍蝦學院」剛出現的時候大家持觀望態度。後來,我們學生的實習單位找的都不錯。第二年我們的招生增加到100多人,今年我們計畫將招生增加到200人。
准畢業生做大廚 平均月薪超一萬元
「小龍蝦學院的教學目標不在於滿足個人想吃的願望,而在於就業。」學校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即使普通的製作小龍蝦的大廚,月薪也在七八千元左右。「我們的學生接受的是更專業的培訓,競爭力更強。」
「如今,按照兩年學制的計畫,2017年入學的學生即將畢業,所有的准畢業生甚至是2018年入學已經進入實習期的學生已經被企業預定一空。將來他們的最低月薪也有8000元,一萬到兩萬元的月薪也並不少見,總的來說平均下來,這屆畢業生的月薪能超過一萬元。」
關於首批小龍蝦專業准畢業生的工作地點,學校工作人員說,他們有的在五星級飯店,有的是在連鎖的餐飲公司,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的學生主要在後廚做大廚,薪資相對高一點。餐飲管理和市場行銷的學生,主要負責店面管理和銷售業務,做的是店長或者經理。
學校工作人員說,他們和湖北很多有小龍蝦業務的餐飲公司、酒店和度假村都有合作,首批「小龍蝦學院」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也為學校接下來的擴招提供了信心。
答疑解惑
這個專業到底上什麼課?
網友普遍關注的實操做小龍蝦的專業,其實是「小龍蝦學院」下設的烹飪工藝與營養重點教授的內容。
烹飪工藝與營養這一專業教學包括開設文化課和實踐操作兩個部分,「小龍蝦學院的專業教學絕不是僅為了滿足吃貨的一點小願望,而是真正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出具備競爭力的專業人才。」學校工作人員介紹稱,龍蝦學院的學生要完成文化課和技能操作兩部分學業任務,文化課方面,除英語、電腦等公共課程外,該校還會進行營養學、管理學等相關專業知識教學。技能培訓的話,就是要在鍋碗瓢盆面前「真刀真槍」地操練,運用相關的理論知識,做出更富營養色香味俱全的小龍蝦菜品。
在進行技能培訓時,學生們穿上統一的廚師服去上課,教室裏灶火和鍋具一應俱全。學生們在老師的教授下,親自掂鍋提勺,製作小龍蝦。課餘時間,學生們也可以自己到教室裏練習、研發小龍蝦的各種口味。
真的邊上課邊吃蝦嗎?
工作人員介紹,「小龍蝦學院」的教學過程中,還聘請了產業領域從實踐到理論經驗豐富的專家、國內知名烹飪大師等來授課。「比如說養殖方面像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正高職高級工程師舒新亞教授,烹飪方面像中國烹飪協會常務理事、湖北省烹飪協會副會長、楚菜研究所所長盧永良大師,都曾到學校做過權威指導。」
針對很多網友關心的問題:「小龍蝦學院」的學生學習的時候可以吃到小龍蝦嗎?據說小龍蝦有上百種做法是真的嗎?工作人員笑稱:「可以這麼說,我們學校的學生吃小龍蝦可以吃到不想吃的程度。關於做法的話,我們學校每年在龍蝦節期間承辦的蝦王爭霸賽(技能人才選拔賽)都可以收錄幾十種新的做法或者原有做法的創新,說小龍蝦有上百種做法一點都不過分。」(文/記者 張香梅 統籌/蔣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