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委剑指「校园贷」 专家:堵「偏门」开「正门」 有效引导校园金融服务
【本报讯】「医美贷」「套路贷」「培训贷」……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以下简称「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乱象屡禁不止,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为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加强在校大学生教育引导工作,近日银保监会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多位专家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知》剑指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乱象,明确要堵住「偏门」,坚决抵制不良校园网络贷款,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同时开好「正门」,金融机构应开发符合大学生特性的金融产品,满足大学生合理的信贷需求,用「良币」驱逐「劣币」,引导校园金融服务规范健康发展。
剑指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乱象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普遍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没有完全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当家人不在身边没有人提醒或把控时,容易出现消费冲动,导致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
「有的消费贷款产品在校园宣传时,只强调贷款免息、可零息分期等优惠,没有告知要收取一大笔服务费、手续费;也有的消费贷款产品宣传时有不当诱导,有些同学心里没有理性消费这个弦,有攀比心理,买了超出自己经济能力的物品,陷入『贷款还款,再贷款再还款』的恶性循环。」北京某高校大四学生张彤(化名)深有感触地说。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人民网记者,过去几年,大学「校园贷」「裸条贷」时有发生,加重了大学生债务负担,扰乱了大学校园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积聚了金融风险。
「近期,部分互联网小额贷款机构通过和科技公司合作,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虚假、诱导性宣传,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诱导大学生在互联网购物平台上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银保监会等五部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看来,这些专门面向大学生设计的信贷产品,往往是按照某种「套路」设计开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形成了「套路贷」。借款人一旦「入套」,往往很难摆脱。
早在2017年,原银监会等三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暂停网络借贷平台开展校园信贷业务,禁止培训、就业类机构捆绑信贷产品,并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入大学校园。
本次《通知》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放贷机构客户营销管理和风险防范要求,加大了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要坚决遏制互联网平台精准『收割』大学生的现象,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上述负责人强调。
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
《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同时,《通知》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发放提出了监管要求:一方面要求放贷机构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不得以大学生为潜在客户定向营销,不得采用虚假、引人误解或者诱导性宣传等不正当方式诱导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借贷,放贷机构外包合作机构不得向放贷机构推送引流大学生。
另一方面,针对贷前审核、贷后管理等关键环节进一步明确风险管理要求,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落实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规范催收行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所有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信贷信息都要及时、完整、准确报送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通知》明确,对于已发放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制定整改计划,已放贷款原则上不进行展期,逐步消化存量业务,严禁违规新增业务;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排查,限期整改违规业务,严格落实风险管理要求。
赵锡军认为,上述一系列举措,无疑将有效规范校园贷款行为,加强风险控制,切实保护大学生利益。
「《通知》禁止小额贷款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允许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面向大学发放消费贷款的同时,明确放贷机构客户营销管理和风险防范要求,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大学校园金融服务,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董希淼认为,今后金融机构在提供校园信贷服务时,要加强对第二还款来源的审核,从源头上把控信贷风险,减少大学生盲目借贷行为的发生;要采取信用卡业务「刚性扣减」的原则,防范对大学生多头授信、过度授信。
「堵偏门」「开正门」共促校园金融服务规范发展
上述负责人强调,各高校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有关工作:一是「堵偏门」,坚决抵制不良校园网络贷款;二是「开正门」,满足大学生合理的信贷需求。各高校要配合银行业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发手续便捷、利率合理、风险可控的高校助学、培训、创业等金融产品。重视大学生金融服务工作,主动对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有合理需求的大学生畅通正规校园信贷服务管道,用「良币」驱逐「劣币」,着力净化校园金融市场环境。
「目前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超过4000万,年轻一代大学生金融服务需求客观存在,且增长较快。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以合适的方式满足大学生金融服务需求。」董希淼认为,金融机构应成为校园金融服务的主力军,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发针对性、定制化的新产品,如提供额度、利率适中的信用卡、消费贷款等,采取差异化管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金融消费观,积累良好的个人信用。
「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在为大学生提供相关金融产品服务时,要设计更多符合大学生特性的产品,既满足大学生消费需求,同时又不鼓励过度消费,还能防范金融风险。」交通银行首席研究员唐建伟接受人民记者采访时表示。
谈及如何规范和健全校园金融市场,董希淼认为,金融管理部门要继续「堵偏门」「开正门」: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整治力度,坚决遏制违规借贷行为无序蔓延,将「偏门」堵严、堵实;另一方面要采取合理有效措施,推动金融机构为大学生提供服务,将「正门」开大、开好。
甘肃某高校大三学生陈诗诗(化名)告诉人民網记者,作为大学生,自己一定要树立科学、理性、健康的消费观念;希望学校定期举办金融知识讲座,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金融安全防范意识,让大学生了解各种非法金融业务的骗局。
「有关各方要加强配合,协同发力,综合治理,防止非法『校园贷』死灰复燃。」董希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