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企太空顯微鏡 助天宮醫學科研
圖: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內,太空顯微實驗儀就放置於五星紅旗覆蓋處。\網絡圖片
在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有一台貼着中國國旗的用於航天醫學研究太空顯微鏡,那就是由港企寧波永新光學股份有限公司研製的中國首台無重力太空顯微實驗儀。除了「天和」的太空顯微鏡,永新光學也承擔過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四號部分星載光學鏡頭的製作。4月29日,「天和」核心艙發射,寧波永新光學聯席董事長、總經理毛磊特意將公司創始人、著名愛國港商曹光彪的照片帶到了現場。與發射前一個月剛剛過世的曹光彪,一起「見證」了這個航天夢的實現。\大公報記者 茅建興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載着航天員楊利偉飛上太空,浩瀚太空迎來第一位中國訪客。那天毛磊正陪着曹光彪在南京的挹江門附近爬山。老人聽到消息,笑着點頭,連說了幾聲「好!」「回去時老人走得慢,一步步陷入沉思。如今想來,可能當時他已在醞釀着新的計劃。」毛磊說。
多年後,當永新的太空顯微實驗儀入選中國空間站首批科學實驗項目,毛磊步入國家航天中心,看到曹家人與楊利偉等航天員的合影時,他才知老人這些年來一直默默為中國航天事業貢獻。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港商曹光彪來到寧波,將寧波光學儀器廠改制為永新光學,後來又收購了南京江南光學儀器廠,兩家都是國有企業。2000年後曹光彪逐步將永新光學,交班給了曹其東。
那時曹光彪說,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是想為祖國強大提供科技支撐。選擇光學產業,最初是因為年輕時愛攝影,總想造出最好的相機。後來發現,光學儀器更重要,那是科學家的眼睛、科研的基礎。
曹光彪通過浙江大學校友會找到當時已在南京江南光學儀器廠擔任總工程師的毛磊,希望他幫自己管理在寧波的永新光學,並問他:「沒什麼捷徑,只能沉下心一點點磨……做最頂尖的鏡頭,有把握嗎?」
一番長談後,78歲曹光彪的言語和期望讓毛磊心潮澎湃,於是還沒細談薪酬,浙江大學光學專業畢業的毛磊和清華大學畢業的妻子一起加入了永新的光學事業,毛磊擔任永新光學總經理,妻子負責市場開拓,從此開始了「再困難也要堅持下去的光學事業」。
讓毛磊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曹先生有一天對他說,「我們能不能也做德國那樣的照相機?」當時中國和國際相機的水平差距太大了,國產相機品牌海鷗、鳳凰都已倒閉,「我說不行的,未來相機是電子行當。曹先生說,我的意思,就是我們要為國家做點事。」
當時恰好毛磊在浙江大學光電學院的師弟,承擔了航天部五院的一個項目,做嫦娥二號的監控鏡頭,「他說我搞光學廠,讓我來幫他做,我想這錢是賺不了的,但曹先生想為國家做點事,於是我們先後承擔了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四號部分星載光學鏡頭的製作,一連做了十多年。嫦娥上天了,自豪感也強了,技術工藝也提升了。就在6年前,2014年,我們南京工廠告訴我,國家宇航員中心來和他們聯繫了,國家想做空間站,空間站裏面一定要有國產的實驗設備。他們通過清華大學了解到,永新的光學顯微鏡內地做得最好,所以找到了我們。」
「為中國人爭一口氣」
有了試一試的機會,毛磊卻發現這是一個比「嫦娥」鏡頭複雜上百倍的完整裝置,零部件幾百個,核心部件需要在克服強加速度和各種極端變化後依然保持高精度和靈敏度,除了裝置本身,還要考慮電源和包裝的問題……關鍵時刻,合同上的一個外購部件遲遲不來,足足等了兩個月後,到了卻發現完全不能用。
夙夜無眠的毛磊此時想到的是曹光彪多年前的話:「這個第一不好當,如果第一來得容易,我還不幹呢,我們是要為中國人爭一口氣。」
「為中國人爭一口氣」的意念,也讓毛磊和同事們對中國第一台上天的顯微鏡全力以赴。在確認外購部件不可用之後,永新打了報告自主研發,終於在八個月的夙興夜寐後攻下難關。「這次他們對我們做的太空顯微鏡情況反饋回來是非常滿意的,並已要求我們與他們發展長期的合作關係。」回望這段日子,毛磊頗有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