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研「可加不減」 一年一檢
【本报讯】五一勞動節將至,勞工界有望獲喜訊。據悉,政府已完成最低工資檢討,最低工資調整機制將由「兩年一檢」加密至「一年一檢」,並引入「可加不減」方程式,升幅將與本港經濟及通脹數據掛鈎,最快2026年實施。
勞工界歡迎引入方程式計算最低工資,認為能維持基層工人購買力;商界代表認為新安排可以減少勞資爭拗,亦有助僱主更容易預算開支。
去年逾1.7萬人正賺取現時40元的最低工資,勞工界多次提出希望修改機制。前年施政報告提出要檢討機制,最低工資委員會去年10月完成兩輪公眾諮詢,並提交報告。行政長官李家超上周五出席勞動節酒會時表示,政府正仔細考慮委員會提交的建議,短期內會宣布決定。
據悉,政府已完成最低工資檢討,最低工資調整機制由現時每兩年一檢加密至一年一檢,並引入方程式計算調整幅度。方程式基本上跟通脹及經濟增長變動掛鈎,將該年的甲類消費物價指數,亦即較基層的住戶開支變化,加上「特別計算」的經濟增長變化,即將最近一年的經濟增長(GDP增長率)減去最近十年平均經濟增長,得出來的數字再乘以0.2,上限最多加1%,得出最低工資的調整幅度。
得出負數 最低工資亦不會減
消息表示,方程式中計算甲類消費物價指數是反映通脹,計算GDP則是回應勞工界多年的訴求,一同分享經濟成果。若最後方程式計算出負數,亦不會減最低工資,將會自動「清零」,將最低工資水平凍結。
至於方程式得出的結果是否等於最低工資調整幅度,消息指,方程式是讓最低工資委員會更聚焦及有效去討論,以便落實一年一檢,最終調整仍須由行會通過。
消息指,最低工資委員會2025年會採用新機制,計算2026年生效的最低工資。本港2011年起實施法定最低工資,當時時薪28元,機制一直沿用至今,2019年因疫情連續四年凍結。
勞顧會僱員代表、勞聯副主席譚金蓮表示,勞工界爭取最低工資「一年一檢」多年,形容今次屬於歷史性改變,相信對打工仔有一定保障。她說,不同行業的生產總值增長參差,疫情後部分行業復甦不理想,部分亦持續加薪挽留或搶人才,如果將本地整體生產總值加入最低工資檢討,可讓前線保安或清潔等基層工友分享經濟發展成果,循序漸進改善最低工資。
僱主代表:客觀數據減少爭拗
勞顧會僱主代表、廠商會永遠名譽會長施榮懷表示,以往委員會需要諮詢不同業界持份者,一般需時幾個月,再考慮整體經濟情況、勞工市場競爭力等不同因素,並非簡單決定,新做法提出以通脹和經濟數據作為檢討方程式,更清晰、簡單和易明,僱主可以更容易預算開支。他相信最低工資與通脹和經濟發展掛鈎,營運成本不會大幅增加,僱主應該不會介意。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盧金榮表示,現時人手短缺,僱主亦不敢開價太低,故工資基本都是根據指數決定當年加薪幅度,日後有方程式去計算,就不用討論或爭拗。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顏汶羽支持引入方程式,有以客觀數據代替勞資每年的爭拗,亦能加快最低工資水平回應勞工市場的反應。不過,他認為方程式應與基層勞工關係性較強的「最低薪行業僱員每小時工資第十個百分位」數據掛鈎,針對性保障低收入僱員。他又認為,制度應預留空間予行會同特首視乎經濟情況調低最低工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