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領導幹部學國學促進會推薦讀物——
中華古代文化寶典(2)
——周新政解讀三字經
上一次我們講到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們舉了孟子說的一個例子“孺子墜井”就是說看到別人的孩子掉到井裏,我們的第一意識就是快去救人,因為這是仁慈的本能、善良的本性,這就是天賦之性,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經接下來講,苟不教,性乃遷。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假如人不接受教育的話,再善良的天性也會發生變遷的,學好不容易,學壞並不難,人類生活的環境,接受的教育,受到的感染,都會對人產生影響,行成人的習氣,習氣日久,就變成一種慣性勢力,生存在人的大腦之中,這就是習性。習性會一代代積累,流傳下去,就形成了人類的劣根性,這種劣根習性,會使人的動物屬性膨脹,遮蔽人善良的本性,所以說,苟不教,性乃遷。人是一種有思想有感情的動物,行為科學的研究表明,任何動物生活的周圍環境和生活方式,對動物的成長發育影響都很大,有些時候,幾乎就是決定性的,如果大家留意,經常可以聽到有這樣的新聞,哪個動物園飼養的老虎、狼之類的猛獸,在經過了多少多少時間的培養之後,終於又可以自主在野外生活了,這是多麼讓人無語的事實啊,本來像老虎,狼之類的猛獸,在野外生活是它的本能,但是,就是由於它在動物園圈養了很久,幾代繁殖下來,連老虎看到活雞都會害怕,又怎會當成它的獸中之王呢,所以說,後天的生活環境變了,就導致習性改變了。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裏所說的教育的基本原則就是要專,教育要想取得預期效果,在方法上就必須是專一,在內容上也要精當一些,更不能叫學生不知道如何學習。
任何人都不可能是萬能的,所以也就不可能要求學生什麼都去學習,幹什麼都要特別的會,特別的精,這怎麼可能呢,我們只要是精通一門並且能夠堅持下去,就能會所成就,學習的人自己也要專一,不要看著什麼新鮮就去學什麼,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並且也是自己樂於學習的這樣才能夠專心致志的學好,中國古代傳統教學的基本原則就是一個“專”字,我們現在教育學生成才也應當從“專”字入手,教育要持之以恆,教學就必須要專一要精而不要雜。廣學多聞,是學生有了基礎之後自己再深造的事情,作為教師教授,必須認真履行自己的教育職責,既要向學生講授文化知識,還要求學生加強道德的自我學習修養。絕不能誤人子弟,而作為學生,則要學一樣,愛一樣,學一樣,像一樣。學一樣,成一樣。要有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要有刻苦勤奮的學習態度,千萬不要半途而廢。
其實每個孩子都孕育著專注的天賦,只不過是引導上的差異,導致了今後在此方面上懸殊的差距,孩子可能對許多事都有興趣,但往往很難長時間專注於某事,而對於學齡兒童來講,不專心致志,是許多孩子學習成效不高的主要原因,家長對此應有足夠的重視,下麵我們來講一講,比爾蓋茨能全力專注於某一事物的天賦十分明顯,他只重視那些他感興趣的重要東西,對其他事物一概不管,在1968年,當還在湖濱中學上學的比爾蓋茨,第一次接觸到電腦,就瘋狂的癡迷上了,很快他擠進了高年級同學學習的圈子他學習到的知識,比電腦老師掌握的都要多,當比爾蓋茨的父母看到小比爾如此專注於電腦的編程時,便不失時機的,為他的癡迷讓路,為他提供時間和物質上的幫助,比爾蓋茨在於他們的同伴一起編程時他表現的非常賣力,常常廢寢忘食,不是忘記吃飯就是趕不上回家的末班車,但是,他的父母從來沒有埋怨過他,而是代之以鼓勵,父母對他的專心致志的精神的呵護,終於讓他在電腦行業,獨佔鰲頭,很顯然,比爾蓋茨的成功是個人天賦與家庭教育的共同作用的結果,是由於比爾蓋茨的父母注重對他專心的保護與培養才使他在成長的道路上一帆風順,是他的天賦不斷被啟動,直至被轉化成現實。
到這裏,我們講完了三字經最初的八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八句話是中國五千年來古聖先賢教育童蒙的基本的概念千百年來沒有變化,每個人剛剛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但是習性會受到環境的污染而變成不善,如果不加以教育,習性會變遷,離本性越來越遠,教育的原理原則,就是要專一,古人的教育理念由此而興,目的就是要扭轉不善的習性回歸善良的本性也就是要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信念,教育的終極目標是把我們的本善永遠的保持下去。
(作者:周新政 整理:好好看影視傳媒有限公司 蔡談經)